欢迎进入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淋巴瘤-骨髓瘤之窗!
科室概况 About us
在线提问

姓名:卢绪章

性别:男

职称: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姓名:肖溶

性别:女

职称: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姓名:陈涛

性别:男

职称: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室概况 >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创新引领,守护生命
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作为以恶性血液病为特色的专科,自1981年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血液病的精准诊疗与创新研究。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科室已跃升为江苏省重点专科。2009年成为常州市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基地,2015年成为全国微移植协作组定点医院,2017年成为中华骨髓库干细胞移植采集备案单位,2019年成为全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成员单位,并于2023年获评国家级血友病治疗中心,成为区域内血液病诊疗的标杆。


专家团队,实力雄厚


   科室汇聚了一批顶尖的血液病专家,现有医师18名,其中博士研究生7名,博士后2名,硕士生导师4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名,六大人才高峰人才1名。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卢绪章教授,作为日本金沢大学博士、博士后,长期深耕恶性血液病领域,尤其在淋巴瘤和浆细胞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成果斐然。他带领团队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市级课题10余项,为科室的学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亚专科建设,精准诊疗

      血液内科以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MDS、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和出凝血疾病五大亚专科为核心,构建了立体化的诊疗体系。每个亚专科均由经验丰富的专家领衔,确保患者获得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淋巴瘤团队:由贾祝霞博士领衔,陈涛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担任临床技术指导。开展MDT模式的全流程淋巴瘤诊疗,联合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建立淋巴瘤快速精确诊断绿色通道;开展基于二代测序(NGS)检测的精准分层治疗,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手段;实现CART治疗全流程管理,从淋巴细胞采集、体外扩增到回输后CRS等不良反应管理,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开展干细胞移植桥接CART治疗,为高危预后不佳的淋巴瘤患者提供根治性治疗方案;同时牵头和参与多项前沿性临床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2024年初,淋巴瘤团队率先创新性应用双抗(Glofitamab)治疗一例复发难治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总之,淋巴瘤团队以“精准、温度、创新”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淋巴瘤诊疗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周期解决方案。

骨髓瘤团队:由韩文敏博士领衔,肖溶主任医师担任临床技术指导。骨髓瘤亚专科主要诊治多发性骨髓瘤、孤立性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浆细胞白血病、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POMES综合征、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等浆细胞疾病。常州二院是常州地区首个建立骨髓瘤亚专科病房的医疗中心,以"精准诊疗+全程管理"为核心,通过五大创新体系为患者筑起生命防线:

1. 专病专治体系:常州地区率先建立骨髓瘤亚专科病房,创新性地实现了"检查-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其专病门诊年接诊量已突破1000人次,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诊疗服务。

2. 早筛预警网络:依托先进的检验科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球蛋白异常指标的智能抓取与预警,并与健康管理中心协同开展高危人群定向筛查工作,年度筛查预警病例超过200例,显著提升了疾病早期发现率。

3. MDT多学科护航:整合肾脏科、骨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学科专家资源,组建MDT诊疗团队,针对骨损害、肾衰竭等复杂并发症,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诊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最优化。

4. 全程管理模式:创新建立电子化随访系统,通过定期开展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游离轻链检测、骨髓MRD等高灵敏度检测项目,实现对微小残留病灶的精准监测和动态管理。

5. 基础及临床研究平台:深入开展骨髓瘤精准基因分子分型的危险分层等基础研究,同时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率先开展新型双特异性抗体、新一代CAR-T细胞治疗等前沿疗法的临床研究,推动骨髓瘤诊疗水平的持续提升。

白血病/MDS团队:由蔡晓辉博士领衔,姜乃可主任医师担任临床技术指导,依托血液科临床专科实验室,致力于为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通过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ICM)综合技术,常规开展基因二代测序,解析患者分子遗传学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对急性/慢性白血病、MDS的快速分型诊断;基于国内外指南优化方案,确保治疗规范性,对白血病/MDS患者进行分层治疗,除了传统的化疗外,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FLT3、IDH等)采用精准靶向药物,应用去甲基化药物(如阿扎胞苷)调控基因表达、改善预后,通过CD3/CD19等双特异性抗体激活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采用CAR-T细胞治疗(针对CD19/CD22靶点等)技术,提升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开展异基因/自体移植,为高危患者提供根治性选择;整合病理、影像、药学、康复科等多学科资源,为疑难病例制定最优治疗路径;参与前沿科研与临床试验,给予患者多样化的个体化选择;以患者为中心,融合前沿技术与临床经验,提升白血病/MDS的长期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团队:由晁红颖博士领衔,全面负责层流病区的工作。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是现代血液病治疗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肿瘤、遗传性血液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大剂量化疗或放疗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然后将健康供者或患者自身预先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使其在骨髓中"归巢"并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免疫学机制,包括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归巢效应等特性。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造血干细胞技术主要包括各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如脐血移植、单倍体移植等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微移植。其中,微移植是一种创新性治疗策略,可通过供体免疫细胞攻击残留癌细胞,增强抗肿瘤效应。其最显著的优势之一是突破HLA配型屏障,任何健康人均可捐献造血干细胞,实现真正人人有供者,极大的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 。此外,微移植预处理强度低,几乎不引发严重GVHD,治疗费用低,尤其适用于老年或体弱患者,为不耐受传统移植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近10年来,我院移植团队已成功开始微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各类异基因移植及CART细胞治疗上百次,为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提供技术支持,为众多血液病患者带来新生希望。

  出凝血疾病团队:由陈梅玉博士领衔,杨建和主任医师担任临床技术指导,汇聚血液科、检验科、康复医学科、外科等多学科专家,致力于为出血性疾病与血栓性疾病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全程化的诊疗服务。团队依托先进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多学科协作模式及前沿治疗手段,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等疾病的诊疗领域形成显著特色。针对ITP患者,团队建立阶梯化治疗方案:一线治疗以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为主;二线治疗涵盖CD20单抗(如利妥昔单抗)、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脾切除术等;对于难治性病例,团队积极探索创新疗法,如CAR-NK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团队注重长期随访,通过血小板功能监测、出血风险评估及生活方式指导,降低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团队整合血友病诊疗中心与MDT团队资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基因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等明确分型,指导个体化治疗。配备重组凝血因子、冷沉淀等药物,开展预防性治疗与急性出血救治。联合骨科(关节畸形矫治)、康复科(肌肉关节功能训练)、口腔科(拔牙围术期管理)等,解决患者并发症问题。定期举办血友病健康讲座,推广自我注射技术及家庭护理知识。此外,团队作为医院血液管理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建立贫血患者全程化管理体系。通过血常规、铁代谢、维生素B12/叶酸、溶血筛查及骨髓检测等多维度评估,快速明确贫血病因(如缺铁性、慢性病性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并开展针对性干预:营养指导、铁剂/EPO补充、原发病治疗等,有效纠正贫血,降低非必要输血率。同时,推广微创手术、自体血回输等技术,联合临床科室优化用血方案,实现精准输血与血液资源高效利用。


特色技术,引领创新
  科室在微移植治疗技术、CART细胞治疗及多学科协作诊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自2014年起,科室率先在江南地区开展微移植治疗老年白血病,显著提高患者缓解率和生活质量,并参与《微移植技术指南》的制定,成为该技术的试点单位。CART细胞治疗技术的应用,为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科研驱动,服务临床
  依托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中心,科室建立了独立的血液研究室,配备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显微镜等先进设备,致力于白血病精准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分子分型等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两项,国家博士后科研资助面上项目一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其他市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一项,常州市卫建委新技术引进奖多项,发表包括SCI论文、中华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微移植治疗老年白血病的相关文章发表在JAMA Oncology (IF:22.5),获得日本血液年会优秀论文(2018)、常州市优秀科技论文等,参与了《微移植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的制定,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科室不断推动诊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服务承诺,温暖同行
  血液内科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每位患者提供专业、温暖的医疗服务。无论是淋巴瘤、骨髓瘤的综合治疗,还是血友病的全程管理,科室都致力于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希望与光明。
未来,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为血液病患者筑起生命的安全屏障。


                          专家介绍

 

 

                           卢绪章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二院)大内科副主任、内科基地教学主任、血液科主任,血液内科学科带头人。
  现任全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骨髓瘤和浆细胞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江苏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浆细胞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常州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州市卫生系统高层次领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1999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日文医学班,2008年在日本金泽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3年赴日本及法国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2014年在东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恶性血液病的诊疗工作,包括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的诊疗,对NK细胞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很深的造诣。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常州市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Cancer Science、Cancer Biology & Therapy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培养研究生10余人。


门诊时间:阳湖院区周一上午;延陵院区:周三下午

 

 

晁红颖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专任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层流病区副主任(主持工作),血液病实验室副主任。
  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常州市“十三五”、“十四五”拔尖人才。苏省医学会第八届、第九届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常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常州市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和细胞治疗组学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委血液专业常务委员。2023年和2024年分别荣获“感动二院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在各类急慢性白血病、噬血细胞综合征及各类罕见、疑难危重血液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擅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各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主持开展高通量DNA测序联合DNA-PCR及Sanger测序技术以及基因组学技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分别在2021年及2024年获得常州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并通过多种组学联合分析,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新模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及其他省市级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恶性血液病领域发表中华级论文及SCI论文4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数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


门诊时间:延陵院区周二下午

 

 

韩文敏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省评),科室教学秘书,院级质控员,多发性骨髓瘤亚专科医疗组长,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浆细胞病专委委员,常州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从事血液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二十年。对于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深耕多发性骨髓瘤及浆细胞疾病诊疗,2024年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专项研修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GCP临床试验。推动骨髓瘤亚专科建设。协助创立常州首个骨髓瘤MDT团队、专病门诊及亚专科病房,构建“早筛-诊疗-随访”全周期管理体系,依托信息化系统联合检验科开展高危患者筛查追踪;创新应用CAR-T细胞治疗全程管理、微移植、自体干细胞移植等前沿技术,作为Sub-I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如BCMA-CD3双抗、GPRC5D-CD3双抗)突破骨髓瘤治疗瓶颈,并推广全身低剂量CT骨病评估、循环浆细胞检测等精准诊断手段,显著提升患者缓解率及生存质量。主导制定科室规范化诊疗路径,诊疗水平达国内领先,兼具科研攻关与临床转化能力。
主持及参与省自然、市厅级及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学中心项目等多项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门诊时间:阳湖院区周二上午

 

 

贾祝霞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讲师,血液科淋巴瘤医疗组组长,血液科教学联络员,常州市卫健委优秀党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会淋巴瘤分会青年委员,常州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江苏省HIV相关淋巴瘤协作组秘书,江苏省青少年淋巴瘤协作组组员。
  擅长常见血液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血细胞分离单采、血浆置换、微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技术。对淋巴瘤个体化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在淋巴瘤领域,开展免疫治疗为基础的治疗,如双抗、CAR-T、微移植等治疗模式,以及免疫联合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联合低剂量化疗等治疗方案,目前开展及参与多项临床研究。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核心期刊、SCI数篇。研究成果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分享。


门诊时间:阳湖每周三下午

 

 

蔡晓辉


东南大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讲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层流病房医疗组长,中共党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贫血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员。
  擅长急性白血病AL、慢性白血病C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治,以及处理血液常见病如各类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骨髓增殖性肿瘤、出凝血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疾病等;作为层流病房医疗组长,承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AL、多发性骨髓瘤MM、淋巴瘤,微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024年完成了我院首例脐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
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常州市科技局课题1项,发表多篇1-2区SCI。获得常州市引进医学新技术工作重要贡献者二等奖荣誉,常州市第十二次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门诊时间:互联网门诊周一至周六


 

陈梅玉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校聘副教授,医疗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青委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血栓与止血学组委员。
  在血液系统疾病诊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血液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的诊治工作。在恶性血液病方面,专注于急性/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熟练运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微移植等综合治疗手段。在出凝血疾病诊疗方面,深耕血栓与止血异常的复杂病例诊治,擅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早期诊断与血浆置换治疗、血友病的替代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主持常州医学中心、市科技局及卫健委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中华系列论文多篇。

 

门诊时间:阳湖院区周二下午